北京五大舉措為高校畢業生保駕護航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超過1158萬人,其中北京高校畢業生預計28.5萬,同比增加1.7萬,畢業生規模創歷史新高。記者7月19日從市教委獲悉,北京市通過五大舉措為畢業生保駕護航,努力做到有就業意愿的高校畢業生在合理預期下都能就業,有創業意愿、符合條件的畢業生都能得到創業支持和服務。
據了解,北京市充分發揮市級和教育兩委就業工作“雙專班”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多方聯動凝聚工作合力,通過政策宣講就業育人行動、政校企聯合拓崗行動、困難群體就業援助行動、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行動等十大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確保就業局勢穩定。
北京市教委將就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政工作緊密結合,把畢業生去基層就業情況作為檢驗高校思政工作質量的重要內容,2022年下半年開展“永遠跟黨走,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就業創業先進典型宣講活動1000余場,覆蓋到每一名畢業生。遴選33個市級就業指導名師工作室、34門就業指導金課和185家市級畢業生職場體驗基地,指導高校做好家校聯動,共同幫助畢業生積極就業。
北京市教委主動與各省、市、區所屬地級市組織、人社、國資部門對接,開拓崗位,為地方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市教委召開雙選會393場(線下181場),高校舉辦招聘會5655場。承辦全國“百城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30所北京高校與60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舉辦京津冀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20家用人單位提供1.8萬個優質就業崗位。指導高校訪企拓崗5374次,挖掘崗位5.4萬個。
北京市教委指導各高校重點聚焦關注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建立校院兩級領導包干責任制,針對未就業困難群體提供指導服務。堅持向高校反饋去向落實率低于60%的學科專業名單,建立學科專業“灰名單”制度,促進招生、培養與就業聯動。
同時,北京市教委打造市級“一街四園多點”創新創業工作體系,創業孵化面積超過8萬平米。啟動第二屆“京彩大創”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遴選優秀大學生創業團隊入駐市級大學生創業園,并提供全方位創業服務。去年,市級創業園在孵企業融資3315萬元,營收4.3億元,多家在園創業企業獲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金種子企業資質認定。
在此基礎上,北京高校也紛紛推出各具特色的就業創業措施。北京工業大學形成貫穿整個大學生涯面向不同需求在校生的分層次指導服務體系,能力實訓覆蓋到本碩博各學歷層次。北京科技大學提升校企合作熱度,截至2023年7月,全年累計走訪用人單位208家,為畢業生拓展就業崗位千余個。北京建筑大學強化就業指導,全流程為學生精準推薦就業,學校還建立企業專屬微信招聘群近500家,本年度已累計推薦畢業生373人。北京林業大學打造“就業+”數字平臺,建立覆蓋全體畢業生的電子臺賬數據庫,破解人崗供需匹配難題。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實現同頻共振,與50余家企業進行深度融合,訂單培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穩定在98%以上。(勞動午報記者任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