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奢侈品催生職業“鑒定師”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五五購物節”帶火了消費,職場達人開啟“買買買”模式。時下,“買舊不買新”在二手奢侈品市場流行開來。如何鑒別二奢商品的真偽?職業“鑒定師”應運而生。
證書不等于專業
鑒定師“越陳越香”
職業鑒定師需要具備什么能力和資質?一張鑒定師資格證可以說是入門門檻。但行業內已有不少人擁有這張證書。
“考證過程并不難,一般來說,經過2-3周的專業培訓就能參加職業資格考試,考試也并不難,很順利就能獲得這張證書。”供職于中溯檢驗檢測認證中心的“鑒定師”霽月(化名)告訴記者,“我從業已有5、6年。過去職業鑒定師的規模和人數都不多,當時只是因供職于某電商平臺而需要接觸到奢侈品,于是慢慢入了門。而后來,鑒定師資格考流行開來,便報了名學習并考出了證書。”
拿到證書雖然不難,但一紙證書僅僅只是入門,要想真正上崗成為合格的鑒定師,還有一段漫長的實踐之路要走。
如今,鑒定師成為霽月的固定職業,每周做四休三、收入穩定且可以說“待遇不錯”,唯有因職業特殊性不能對外正式“露臉”,需做個幕后鑒定的“老師傅”。據了解,霽月的待遇也并非行業常態,作為一個“越陳越香”的新興職業,職業生涯的上升空間還是跟能力與經驗掛鉤的。
日甄別上千件
很考驗判定能力
過去的主流是買幾個老牌的奢侈品,例如愛馬仕、LV、香奈兒、迪奧、GUCCI、PRADA的經典款,鑒定時根據經驗來判定這些產品是否為真。但現在隨著假貨泛濫,除了熱門的經典款之外,各大品牌的冷門款也假貨頻出,這對鑒定師的“功力”來說也是一種考驗。而諸如愛馬仕的鉑金包,則一般需要3位以上的鑒定師來進行“背靠背”鑒定,鑒定結果一致才算過關。
“一天要看上千件,大多數是包包,也有衣服、首飾等品類,還有大牌的鞋品。”霽月透露,當樣品被送入中溯這樣的專業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時,會被逐一排列放入單一的陳列架,爾后由不同的鑒定師分門別類進行鑒定。鑒定時除了常規通過肉眼和放大鏡來“望、聞、問、切”外,針對一些疑難樣品,會擺上精密儀器,一方面能夠通過儀器鑒定其金屬成分、也能夠更清晰觀察其內部的刻字和logo,儀器鑒定的結果結合鑒定師們的判定均為正品的情況下,中溯才會為樣品掛上溯源簽,它是這些樣品的“身份證”,也是這些樣品在二級市場流轉的“準入證書”。
“商品在不斷推陳出新,而造假也在與時俱進。有些仿品幾乎可以做到‘一模一樣’,只能從細節上來進行具體判定。”霽月說,以貴價的愛馬仕鉑金包為例,真品的皮質有幾十種,而仿品的皮質已幾乎可做到原皮同款手感,僅靠皮質的區別難以分辨真偽。曾經有一件包品最后未能過關,是在于其包身的幾處鉚釘都有細微的斷層痕跡,疑似是“老翻新”,也就是將真品的配件安裝在仿品處,以蒙混過關的伎倆,最終該包并未過檢。
LV、香奈兒的仿品也不少,日積月累,霽月也在刷新自己的奢侈品知識儲備,來對不同的送檢樣品進行甄別。拉鏈、鉚釘、細微的印刷,這些細節的判別能力對于鑒定師越來越重要。霽月說,不同于過去大部分仿品都做的“一眼假”,現在許多仿品可以說是“半真半假”、個別做得很真,甚至工藝上也在不斷進步,當你看到造假商跑起來了,就推動你自己要更快的進步,畢竟是一個跟假貨斗智斗勇的職業。霽月還利用空閑時間去學習了做包工藝,因為“這是對鑒定有幫助的”。
擴充和培養
專業鑒定的人才梯隊
“目前,上海倉這邊大概有十幾位鑒定師。”中溯檢驗檢測認證中心負責人透露,全國8個倉的鑒定團隊已接近百人規模,可以說“鑒定師”是檢測機構的“人才”和“寶貝”。而“不露臉”的內部規定一方面是為了保護鑒定師,另一方面也是擔心少數人才被“挖角”。
中溯檢驗檢測認證中心負責人透露,今年,閑魚驗貨寶與中溯達成合作,共同發力二奢防偽驗真,因此在送檢量越來越多的當下,會適時擴充和培養“職業鑒定師”的人才梯隊,保持活力和新鮮度,力求讓轉起來的二奢市場能夠“去偽存真”。(勞動報記者陸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