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就業》|| 郭勇:高校選調生工作提質增效對策研究——四川大學選調生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簡介】
郭勇,四川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
【摘要】
高校做好選調生工作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四川大學高度重視選調生工作,建立了“機制保障、教育引導、選拔培訓、激勵關心”四位一體的選調生就業服務工作機制。本文結合四川大學近年來加強選調生工作的實踐探索,在深入分析選調生工作的發展歷程、現狀以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思想引領、精準賦能、跟蹤培養等方面提出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
選調生;人才培養;大學生就業;干部隊伍
【文本引用】
郭勇.高校選調生工作提質增效對策研究——四川大學選調生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05):15 - 19
自選調生工作開展以來,高校為各級黨政機關干部隊伍建設及基層治理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為國家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選調生成為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已進入國家事業發展的新階段,黨的二十大擘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立足新征程、對標新要求,努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更需要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
一、新時代做好選調生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做好選調生工作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政治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大任務。選調生工作是黨中央為著眼干部隊伍長遠發展而實施的一項戰略工程,是黨中央建設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的重要舉措。把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成長作為年輕干部培養的重要途徑,從高等院校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為各級黨政機關儲備后備力量,是新時期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源頭工程”,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有力舉措和政治責任。
(二)做好選調生工作是堅持“四個服務”辦學方向的必然要求
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的后備人選,選調生猶如春起之苗,學識高,有干勁,善創新,是黨的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的生力軍。選調生既代表著當代優秀青年大學生的形象,也體現了中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為各級黨政機關部門輸送選調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新時代干部隊伍的建設更加凸顯選調生鮮明的時代特征,同時也賦予了高校人才培養更神圣的使命。做好選調生工作,是高校踐行“四個服務”,用實際行動去回答高校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如何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對高校人才培養、大學生就業意義深遠。
(三)做好選調生工作是培養又紅又專時代新人的重要途徑
青年學子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要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要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要立志成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要將青春置身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中。新時代做好選調生工作,鼓勵更多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家國情懷的優秀青年學子投身基層,把實現個人價值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結合起來,有助于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遠大理想抱負,有利于大學生更好地把握時代方向、施展個人才干、實現人生理想,成長為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選調生工作的歷史沿革和現狀
(一)高校選調生工作歷史沿革
選調生工作始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1965年中共中央下發《關于分配一批高等學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指示》,開啟了選調大學畢業生到基層鍛煉成長的工作。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邁進,為貫徹落實干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要求,強化選調生工作機制,1983年8月中組部出臺《關于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的通知》,強調各地每年應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重點培養鍛煉幾年后,擇優選拔到適當的領導崗位,從而有計劃地培養一批年輕而又有大學文化程度的黨政領導干部。2000年1月中組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工作的通知》,文件進一步對選調生的選拔條件和程序、選調生的培養和管理工作等作了詳細規定和要求,強調選調生工作對于改善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增強基層干部隊伍活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加強領導班子及其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意義,從此開啟了高校畢業生規范化、規模化選調工作。
(二)高校選調生工作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干部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從確保黨的事業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高度,大力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2016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明確了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要求,鼓勵各省市相關部門創新政策措施,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引導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工作。2018年4月,中組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是黨中央著眼干部隊伍長遠發展而實施的一項戰略舉措,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的源頭工程。同時,意見還要求,做好選調生工作要突出政治標準、規范工作程序、加強教育引導、堅持嚴格管理。此外,各省(市、自治區)也相繼出臺了相關實施意見,如四川省委組織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實施意見》。
隨著選調生工作不斷推進,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光榮使命的高等學校,高度重視選調生工作,在宣傳引導、教育培訓、推薦選拔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選調生工作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和就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經過探索實踐,各高校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選調生工作政策舉措,如北京大學出臺了《關于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和西部地區就業的意見》,華東師范大學頒布了《華東師范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選調生工作方案》。大批高校的優秀畢業生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加入到選調生隊伍中,并逐漸成長為各級黨政機關年輕干部隊伍的優秀人才。
近年來,學生報考選調生的人數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名校畢業生“選調熱”的話題也受到社會關注。據中國青年報2021年6月26日報道,北京大學選調生簽約人數首次突破800人,覆蓋全國31個省區市,從2010年起,已為全國輸送選調生2200余名。清華大學發布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21年應屆畢業生中,200余人赴西部、東北地區基層公共部門就業,其中到四川的選調生超過50人。可以看出,投身選調、扎根基層、服務人民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選擇之一。
三、四川大學選調生工作實踐探索
四川大學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高度重視選調生工作,將其作為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四個服務”辦學方向,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積極投身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納入學校畢業生就業重點工作加強謀劃推動。持續踐行“早發現、早培育、全程跟蹤、全程關愛”的工作理念,建立了“機制保障、教育引導、選拔培訓、激勵關心”四位一體的選調生就業服務工作機制。
(一)制度政策出實招,長效機制有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學校成立選調生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委書記任組長,專設選調生推薦工作小組,以組織部、黨政辦、校團委、學工部、研工部、就業指導中心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認真做好選調生的選拔、培養、推薦和輸送工作;二是強化建章立制,學校陸續出臺《四川大學關于引導和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實施意見》《四川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實施辦法》,校院兩級黨組織高度重視選調生工作,建立校院兩級工作體制機制,深入實施“明遠英才”選調生儲備人才計劃,著力完善選調生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三是上下貫通,充分發揮各學院黨組織在基層就業工作中的選拔培養和審核把關作用,將學生到基層就業工作情況納入對學院的目標考核,建立起完善的選調生工作長效機制。
(二)教育實踐雙加強,引導學生立大志
學校根據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堅持把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的全過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學生面向基層、服務社會。一是強化思想引領,在錄取通知書和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入“生涯規劃”板塊,強化選調生等基層就業項目的宣傳教育,培養過程中充分發揮江姐、毛英才等革命英烈校友的榜樣力量,教育青年學生學習革命先輩崇高精神,多為黨和人民事業做貢獻,引導學生面向基層、報效祖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二是優化課程內容,通過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形勢教育,分析國內外政治經濟和就業形勢,引導教育學生擔當時代責任,弘揚報國之志;三是網絡升級打造,形成立體化信息網絡矩陣,從“點對面全方位覆蓋”到“點對點精準推送和反饋”,讓學生對各省市選調生政策早知道、早了解;四是強化典型引領,組織舉辦優秀選調生校友線上線下分享會,在“川大就業”微信公眾號開辟專欄,采訪報道選調生就業典型,發揮榜樣示范、朋輩引領作用。
(三)選苗育苗早實施,崗前培訓扶上馬
一是加強骨干選苗儲備,校院兩級圍繞選調生選拔標準,有意識、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低年級學生中發現政治素質高、道德品行好、學習能力強、群眾基礎過硬、有志于從事選調工作的優秀學生骨干,納入人才儲備計劃。二是加強過程培養,每年選送優秀學生到基層機關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習實踐,讓學生了解基層、西部、艱苦地區的發展和需求狀況,提升學生對基層公共服務水平的認知。每個選調省市都對應安排專人負責組織實施和指導,建立專門的服務QQ、微信群,對有意向的畢業生從報名、考試、體檢、政審、簽約開展全過程指導服務和答疑。三是強化能力培訓,開設各種類型的選調政策解讀、備考培訓等,幫助學生系統深入了解政策要求,提升筆試、面試綜合能力。同時與四川大學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合作,充分利用基地的優秀師資力量和課程體系,對已錄取為基層選調生的應屆畢業生進行“崗前培訓”,提升學生的職業勝任力,助力事業起航。
(四)母校關愛伴一生,基層選調結碩果
學校多措并舉,加強基層就業畢業生的關心關愛和激勵表彰,出臺《四川大學就業類獎助金評定及管理辦法》,設立專項表彰和獎學金,鼓勵和引導更多優秀畢業生投身基層,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學校每年為到基層就業的畢業生開展“出征儀式”,邀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組織部代表參加,校領導出席儀式,為畢業生深情寄語并授予出征旗;校領導多次帶隊到基層回訪并看望選調生,與各級黨政機關建立長效聯系,助力基層實踐工作,鼓勵和支持畢業生扎根基層,干事創業。
學校自推進實施“明遠英才”選調生基層就業計劃以來,堅持深耕細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定向選調省市數和錄取人數逐年增長,定向選調生人數從2017屆的123人增加到2021屆的877人及2022屆685人,累計培養輸送選調生超過3000人,分布在四川省、貴州省、重慶市、江蘇省、浙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陜西省等29個省、市、自治區。
四、選調生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對策思考
綜合相關工作探索和兄弟高校的調研,目前高校選調工作在教育引導、培育體系、服務保障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引導不充分。近年來,受疫情、經濟等多重因素影響,學生“求穩”心態日益突出,部分學生盲目選擇選調生作為職業方向,甚至放棄其他就業機會。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指導學生參加選調招錄方面的教育引導不充分,使得學生在思想上對基層工作認識不足、歷練不夠,選擇不夠理性。二是培育體系不完善。學校內部各部門及與地方組織部門之間工作銜接不順暢,在宣傳組織、培養選拔、實踐服務等方面的統籌聯動不到位,針對性師資力量投入不足,緊密對標新形勢下從中央到各省、地區對于選調生的實際需求和基本條件,高校教務、學工等部門有目的、有意識、有針對性的培養體系不夠完善,導致選調生工作能力、職業素養、成長成才等方面優勢不夠突出。三是服務保障不健全。高校對于選調生群體工作后的成長發展情況及時跟進不夠,選調生反饋鏈條不全、機制不完整,與地方政府組織部門后續的溝通調研不夠,對于選調生就業服務保障工作經驗規律總結不充分,服務選調生可持續發展的評估機制、結果反饋機制也需要進一步完善。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建議:
1.堅持思想政治鑄魂,增強就業育人實效
一是強化就業宣傳教育引導,全面精準宣講政策,引導學生把個人發展和國家需要緊密結合,把個人的成長置身于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樹立積極向上、勇于擔當的就業觀,通過關口前移、靶向引育、家校聯動等方式教育引導學生保持平實之心,綜合考慮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客觀理性進行職業選擇,減少非理性“慢就業”學生人數;二是健全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高水平、貫通式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開展分階段、分類型、分層次的精細化指導與服務,幫助有志于到基層建功立業的學生早規劃、早行動。
2.優化選調生選拔培養路徑,強化精準滴灌賦能
一是開展選調生“預選拔”工作,統籌開展線上線下模塊化選調生培訓,搭建學生干部成長平臺,提升選調工作勝任力;二是運用好“考前”“入職前”的黃金期,主動對接地方黨政部門,積極鼓勵、引導學生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實習、實踐,促進學生盡早了解基層工作,加快適應基層工作的能力;三是建議地方組織部門適當拓展選調生專業要求,擴大招錄專業范圍,進一步暢通基層選調渠道。
3.完善跟蹤反饋機制,助力選調生職業發展
一是健全選調生職業發展跟蹤及反饋機制,持續開展對選調生以及選調單位的中長期跟蹤調查,將基層需要、單位需求、個人成長反饋于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為學校有針對性地優化學科專業建設、提高選調生選拔培養質量提供參考;二是深入挖掘校友資源,提升朋輩教育效能,加大選調生工作合力,聯絡校友會、地方校友加強對選調生到崗就職后的關懷與支持,營造鼓勵支持畢業生扎根基層建功立業的良好氛圍;三是高校與各級組織部門加強交流聯系,定期走訪交流,在選調生與學校間搭建更為便捷的溝通平臺,為選調生的繼續學習和能力提升提供幫助,為選調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常態化、持續化的支持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意見(組通字〔2018〕17號)[Z].2018.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79號)[Z].2016.
[3]中組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培養鍛煉工作的通知(組通字[2000]3號[Z].2000.
[4]羅東春,童文勝,朱虹,張宇.引導優秀高校學生從事選調生工作的路徑分析——以某學院為例[J].大學教育,2022(9):287-290.
[5]施祺方,孫艷燕.地方高校選調生工作的探索與思考——以浙江工業大學為例[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469-474.
[6]邵頔,陳夢濤,高士晶.“雙一流”建設高校碩士研究生的選調意愿、區域選擇及其影響因素[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2(12):47-55.
[7]孫曉萌.清北畢業生扎堆考選調[J].中國經濟周刊,2022(8):104-107.
[8]薛博文.我國選調生工作精細化問題研究——基于經典扎根理論[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1,36(2):8-17.
[9]汪衛平,牛新春,鄭雅君.為什么要去做定向選調生?——基于某“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的質性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20(8):78-84.
[10]孫幼波,王嘉憶,曹野.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養方式探索——以選調生工作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2):33-34.
[11]周琪.優化高校選調生就業服務工作機制與對策研究——以W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19):34-40.
[12]蕭鳴政,盧亮,王延濤.選調生政策及其實施效果[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5(2):18-30,
187-188.
[13]光明日報.名校畢業生“選調熱”折射就業新態勢.[EB/OL].(2022-03-21)https://m.gmw.cn/2022-03/21/content_1302856277.htm.
[14]新華網.北大2021屆選調生出征!選調生人數首次突破800人.[EB/OL].(2021-06-26)http://m.xinhuanet.com/bj/2021-06/26/c_1127599673.htm.
[15]馬俊云,牟玉榮,廖常規.大學生村官就業模式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16]常遠建.讓好苗子在鄉村熱土茁壯成長[J].寧波通訊,2020.
[17]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法規司.2017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策法規匯編[Z].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