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掉心理“長衫”,擼起袖子加油干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當一些年輕人還在為要不要“脫掉長衫”而猶豫感慨的時候,另一些“脫掉長衫”的同齡人已經干得風生水起了。
就業難固然可以歸咎于形勢比人強,但有些時候也是觀念一轉天地寬。比如,24歲的大學生女村支書張桂芳。
張桂芳是河南省鶴壁市山城區三家村的村支部書記。2019年,張桂芳從天津農學院畢業之后,一直在天津創業。有一天,她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村里人動員她回去參加村支書換屆選舉。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張桂芳回鄉參加選舉,高票當選為村支書。從渤海之濱的直轄市,到中原腹地的山區丘陵,她沒想到自己面臨的是這樣一個場面:村里常住人口只有400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80%。村里不僅沒有錢,還負債百萬元。
從整治環境做起,張桂芳做了一件件實事,讓村里的債務化解了一大半。張桂芳把村里的事拍成了短視頻發到網上,“火”了。
張桂芳不是當初唯一一個接到邀請電話的大學生,但卻成為少有被說動的大學生。
張桂芳也不是這些年來唯一一個在農村成功、又在互聯網走紅的年輕人。
“背景太假哥”劉元杰、“爬山書記”吉列子日……這些95后用自己的知識文化改變了所在的鄉村,也成就了自己。
曾幾何時,跳出農門考上大學留在城市是許多農村出身的大學生的奮斗目標,也成為很多年輕人的一條“常規成長路線”。不過,這些年來,像張桂芳這樣“另辟蹊徑”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
這是個人選擇,更是時代使然。
過去,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單調機會少,大學生缺乏用武之地;城市則機會多空間大,對人才需求也大。現在,城鎮化進程發展到一定階段,加上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大增,城市就業競爭加大,留在城市尋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難度加大,很多大學生因此有了孔乙己似的失落感。
另一方面,鄉村在快速振興,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回來帶領大家改變落后的面貌。
不知道抱有失落感的年輕人如何看待“張桂芳們”,若以成敗論英雄,“張桂芳們”當然會收獲人們的贊譽,但我相信還有更多年輕人在農村默默奮斗著而不被人所知。
任何一個職業,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可能成功,當然更多的可能是普通。就像那些曾經離開后又回到農村的年輕人,現在的農村給他們提供了成長的沃土。留在城市找到理想的工作固然好,但農村也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不過,無論在哪,想要成功,可能都需要脫掉心理上的“長衫”,擼起袖子加油干。(鄧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