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就業》|| 鞏金龍: 以新工科建設推動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簡介】
鞏金龍,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材料化工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化學工程。
【摘要】
人才是材料化工行業發展的根本支撐,直接關乎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培養符合材料化工行業發展的卓越人才,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校實現好“四個服務”辦學使命的重要體現。準確把握我國材料化工行業發展新趨勢、人才需求新情況、畢業生就業新形勢,依托新工科建設,形成材料化工行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新模式,是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
新工科;材料化工行業;高質量充分就業
【文本引用】
鞏金龍.以新工科建設推動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3(01):24-29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為國家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材料化工行業在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直接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作為戰略資源,對材料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支撐作用。著力造就材料化工行業的拔尖創新人才,并引導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既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也是踐行好、實現好“四個服務”辦學使命的重要體現,更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成效的重要環節。
一、我國材料化工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2020年9月,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對科學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做出了工作部署。其中明確指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制定化工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出臺石化、煤化工等產能控制政策;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開展低碳零碳負碳和儲能新材料攻關。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動新型材料研發應用。
在“雙碳”浪潮下,化工行業以其巨大的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和生產環節的高耗能,站在了風口浪尖。目前,我國能源消耗主要以高排放的煤為主,在“雙碳”戰略下,需在能源的供給端和消費端均進行結構轉型。能源供給方面,新能源領域將會獲巨大發展良機,這也將帶動相關上游材料的發展。尤其是高價值的生物基新材料、具有“節流”作用的化學保溫材料等降耗減排材料、風、電、光、氫能等清潔能源相關化工材料將迎來長期發展機會。從近期中國規模化的企業投資方向來看,很多有實力的頭部創新型化工企業,紛紛向新能源行業靠攏。
根據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對行業景氣指數月度調研情況,2022年以來,隨著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市場對經濟衰退擔憂的加劇,主要化工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化工企業利潤也進一步壓縮。經綜合測算,1-8月化工行業綜合指數較去年同期內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材料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總體來看,2022年上半年材料化工行業運行平穩。首先,生產基本平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為77.8%,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高于工業平均2.4個百分點。燒堿、純堿、硫酸、乙烯等大宗原料產量分別為1965萬噸、1467萬噸、4752萬噸、1439萬噸,同比增長0.8%、-1%、1.1%、1.4%;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產量分別為5627萬噸、376萬噸,同比增長1%、-6.1%;化學肥料總量(折純)2843萬噸,同比增長3.3%;橡膠輪胎外胎產量4.18億條,同比下降7.6%。其次,價格持續上漲。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業出廠價格指數累計同比增長16.3%。據石化聯合會數據,重點關注價格的30個產品中,上半年均價同比增長的有21個。最后,投資及出口增勢良好。上半年,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高于工業平均4.1個百分點。
二、我國材料化工行業人才需求的新情況
(一)招聘崗位數量略有增長
總體來看,材料化工行業用人單位面向2023屆畢業生,招聘崗位數量較往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用人單位對于材料化工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行業景氣度相對較為看好,但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面向材料化工相關企業調研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受訪單位反饋招聘崗位數量基本不變,三成的受訪單位表示崗位數量有所增加,14.29%的受訪單位表示招聘崗位數量大幅度增加。
首先,從單位性質來看,各類型企業崗位需求都有所增長。以萬華化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八研究所、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大型國企(央企)招聘崗位數量基本穩定或有所增加,少量大型民營企業崗位數量有所增加,主要增長原因是單位自身發展需要,特別是部分有新增大型項目的用人單位,招聘崗位數增幅明顯。
其次,從地區分布來看,行業優勢特色地區崗位需求增長快。天津市、山東省、浙江省等以材料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省市招聘崗位數量增長較多,山西等省份招聘崗位數量有所減少。
(二)人才需求質量有所提升
第一,對招聘人才的學歷層次要求更高。用人單位普遍對專科生需求量最大,對本科生需求相對平穩,對碩士生、博士生需求量有所提升。面向專科生的崗位需求更多集中于機電儀維修人員、石油化工操作人員、重油加氫專業人員等方面,面向碩士生、博士生的崗位需求多集中于專業技術研發類等方面。
第二,對畢業生個人基本條件要求更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專業對口程度要求最高,同時重點關注學生的學校層次、學歷水平、學習成績、實習實踐經歷等。相對來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生干部經歷、政治面貌、生源地、學校所在地等基本條件關注不多。
第三,對畢業生基本素質要求更高。畢業生的執行力、學習能力是最受用人單位關注的,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適應能力也是用人單位關注的重點部分。而畢業生的規劃能力、管理能力、組織能力等基本素質不被過多要求。相對而言,用人單位對于畢業生的責任擔當、愛崗敬業、認真嚴謹、忠誠可靠、勤奮上進、積極主動等品質更為關注。
(三)前沿技術領域畢業生更受青睞
從專業知識技能要求來看,用人單位對具有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生命科學、安全環保等前沿技術領域專業知識技能的畢業生更為青睞,特別是對于具有交叉學科背景的畢業生更為關注。主要領域分布如下:
第一,化工新能源領域。在石油需求快速下降的同時,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正在取得突破性進展,水電、風電、太陽能技術成本都在迅速降低,特別是氫能的生產技術、生產成本、系統配套能力都在飛速突破。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突破,正在加快世界能源結構的變化調整,對人才提出了新需求。
第二,化工新材料領域。新型能源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生物基材料、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電子陶瓷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及微電子制造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都將是未來材料領域高端前沿技術競爭的焦點,急需相關領域人才。
第三,高端精細化學品領域。化工強國和跨國公司在該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有些產品雖然市場需求量不大,但技術含量極高,功能效果極強,市場影響力極大,屬于高精尖缺領域。
第四,安全環保領域。化學工業擔負著解決社會難題的使命責任,特別是二氧化碳減排、塑料污染治理和量大面廣的廢水、廢氣、廢固治理等問題。未來在安全環保領域的技術創新必然會成為化學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競爭領域和一個全新的增長點,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
三、當前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就業的新形勢
教育部材料化工行業就指委面向國內各類型高校的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開展了畢業生就業情況書面調查,調查范圍包含教育部直屬高校、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等多個類型。綜合研判,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主要呈現出以幾個方面新特點。
(一)行業內部就業依然是畢業生首選,影響因素多元化
近七成的受訪畢業生表示,在求職過程中首選材料化工行業就業,較去年占比略有增加,行業內部就業依然是畢業生求職的首選。從畢業生選擇材料化工行業就業的影響因素方面來看,個人興趣追求是最主要的動因,國家政策導向、學校影響、社會影響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細化到具體因素方面,材料化工行業工作崗位對畢業生更具吸引力的因素包括工作穩定、薪資待遇好、行業發展有前景,次要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成長更快、職業發展機會多等。
(二)畢業生求穩心態明顯,就業期待普遍偏高
首先,畢業生的求穩心態明顯。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對于當前就業市場的形勢研判較為嚴峻,更多畢業生認為就業壓力較大,較去年同期總體比例增加13個百分點。其中,三成的受訪者認為當前就業形勢一般,兩成的受訪者認為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兩成的受訪者認為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在崗位選擇上,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選擇赴國企(含央企)就業的意愿最強,約占受訪者的七成,其次是民營企業和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最后是三資單位。總體而言,畢業生“求穩”心態更加明顯。
其次,畢業生的就業期待普遍偏高。據調查,體制內崗位受到畢業生特別是研究生的追捧,薪酬福利是畢業生關注的重要內容。從就業地域上來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或家鄉所在地,且對于人才政策、專業對口性、工作壓力、工作環境、用人單位行業影響力、穩定性均有較高期待。
但是,畢業生就業期待與用人單位用人需求和崗位供給方面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就業難與招工難并存”的現象更加凸顯。從區域方面來看,一線城市就業競爭依然激烈,二線城市吸引力增強;珠三角地區的留人能力和引才能力都高,長三角、京津冀地區一線城市留人和引才能力突出,西南成渝地區、西北西安周邊地區人才吸引力有所增加,東北地區省份人才流失現象明顯。從崗位矛盾上來看,研發技術崗位招聘難,職能類、營銷類崗位的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
(三)畢業生求職準備相對滯后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畢業生在求職準備進度上呈現滯后狀態。截至2022年10月,近四成的受訪者表示,目前只完成了1份簡歷制作或尚未完成簡歷制作;65.89%的受訪者表示,目前僅參加過少于5場招聘會,較去年同期增加5個百分點。此外,有部分受訪者表示,自身就業實習、參與社會實踐的經歷不夠豐富,且對面試知識了解一般或比較不了解,求職進展較為緩慢。
四、依托新工科建設,探索材料化工行業
卓越工程師培養新模式
面向我國材料化工行業發展的新趨勢、人才需求的新情況、畢業生就業的新形勢,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必須解決材料化工行業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突出問題。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拉開大幕,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推動工程教育改革。以麻省理工學院“新工程教育轉型”計劃(NEET)為代表的多所大學深入推進新一輪工程教育改革創新,世界工程教育進入了快速和根本性變革時期。2017年,基于“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長期探索實踐,“新工科”的概念應運而生,“新的工科專業、工科的新要求和深度交叉融合再出新”是其內涵要義,在內涵上與世界工程教育改革創新前沿是實質等效的,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是其重要指向。材料化工行業人才培養必須依托新工科建設,充分調動高校和企業(包括行業)兩個積極性,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解決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突出問題,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一)以為黨育人為初心,準確把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
高校要聚焦材料化工行業卓越工程師的核心素養和未來工程科技的發展趨勢,超前研判未來工程人才需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和多種思維,提升學習力、協作力、領導力、可遷移能力等,探索形成本、碩、博全鏈條工程教育體系。在這個過程中,高校要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家國情懷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更好地引導學生投身材料化工行業發展前沿建功立業,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第一,要以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為牽引。高校要將人才培養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把“家國情懷”作為卓越人才最基本的素質,讓更多學生胸懷“國之大者”,服務我國材料化工行業未來發展。第二,要明確與育人目標相適應的育人模式。高校要聚焦卓越工程師核心素養,制定涵蓋身心素質、品德、能力、知識等多維度多要素的材料化工行業“卓越人才培養標準”,將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位一體”育人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以時代責任為使命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將“家國情懷”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價值塑造。同時,高校要探索“新工科+課程思政”教學模式,以材料化工行業的“國之重器”科技成就案例為聯結,將國家的重大戰略需求、世界的科技發展前沿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引導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力推進人才培養綜合改革
新工科既包含新的工科專業,也包含對傳統工科專業的新要求,但更多的還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出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卓越工程師。材料化工行業的卓越人才,需要具有工程師的核心素養,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交叉學科的知識,善于把握科技發展趨勢,能夠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新產品、新技術的需求。第一,要促進交叉融合式人才培養。高校要加快傳統材料化工領域專業人才培養轉型升級,鼓勵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專項計劃,大力支持跨學院、跨學科組建科研和人才培養團隊,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層次培養。第二,要廣泛實施項目式教學模式。通過采取項目式教學模式,推動“通識+專業+雙創”深度融合,讓學生把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當成一種習慣,助力學生最終成長為面向未來的卓越工程科技創新者、領軍者和領導者。
(三)以行業發展為導向,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
新工科建設離不開產業界的深度參與。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將產業界資源引入人才培養各個環節,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與創新鏈“四鏈”的有機銜接,這是解決材料化工行業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的有效途徑。在這個過程中,高校需要不斷加強產教融合頂層設計、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的新工科教育教學體系、以組織模式創新推動人才培養變革等有效措施,匯聚合力,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讓人才輸送更加滿足行業的普遍需求。第一,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對接材料化工行業發展需求。要積極引進優秀企業專家進課堂,把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及時傳遞到學校,促使課程改革跟隨行業科技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同時,要加強企業走訪交流,依托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專項行動、高校輔導員掛職交流等載體全景式地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為校企全方位合作奠定基礎。第二,要推進材料化工相關學科專業改造升級。要結合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安全環保等前沿技術領域學科專業建設,拓展專業的深度和廣度,推進相關領域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要推動高校組建材料化工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加強相關領域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第三,要探索建立校企協同育人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產教融合機制,組織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工程師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支持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實訓,深入了解前沿技術研發、應用與改進,切實增強人才培養供需匹配度。要將工程實踐融入工程碩士、博士培養全過程,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重大工程項目,與行業頭部企事業單位合作,以工程科研項目和工程需求為牽引,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推動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五、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安排部署,賦予教育新的戰略地位、歷史使命和發展格局。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必然要求。新發展階段,材料化工行業高校應當加強對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要的研究工作,積極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發揮工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催生新技術和孕育新產業引領作用,主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更好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此外,還應加大力度攻克材料化工行業工程技術人才培養與生產實踐脫節的突出問題,聚焦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堅持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培養更多企業行業市場需要的畢業生,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新華社,2022-10-25.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N].新華社,2021-10-24.
[3]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N].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04-07.
[4]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行業景氣指數課題組.2022年1-8月中國化工行業景氣指數[J].中國石油和化工產業觀察,2022.
[5]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2022年上半年石化化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N].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202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