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聘行動”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活動舉行,1500余個崗位吸引大量求職者應聘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月15日上午,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在中國海洋人才市場(山東)舉辦“國聘行動”青島市高校畢業生國有企業專場招聘活動。這是2023年在中國海洋人才市場(山東)舉辦的第一場線下招聘活動。
活動中,中鐵十局、一汽解放、中核檢修、青啤等近50家大型國企提供了涉及建筑、物流、機械、海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10余個重點產業的176個職位,崗位需求人數1500余人,崗位平均月薪8000元至10000元。
熱門崗位前排起長隊
每年的二三月份是春招的黃金時期,也是應屆生畢業前最重要的一次求職機會,受疫情防控政策調整等影響,就業市場的供需雙方對于當前形勢較為樂觀,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顯著提升。記者在現場看到,活動開始前,就已經有大量求職高校畢業生入場咨詢,一些熱門崗位前早早排起了長隊。截至上午11點30分,共有2000余名求職高校畢業生現場參加活動,企業攬收簡歷1761份,初步達成意向457人次。
記者隨機采訪了幾名“95后”“00后”畢業生,發現大家對用人單位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薪酬結構、工作地點、福利待遇和發展方向等方面,“雙休”“五險一金”也成為許多畢業生求職時的關注重點,不少畢業生在求職前已經對意向行業開展了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對薪資的期待較為穩健。與此同時,用人單位也優化了薪資結構、福利保障等,提升自身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記者發現,青島近年來的經濟發展態勢、優越的人文環境吸引了不少省外求職者來青就業。
“除了本專業,我還想從事運營類的工作,青島的人文氣息與我的職業規劃比較契合。”青島大學應用化學專業應屆畢業生陳冰是一名貴州姑娘,面臨求職,她打算將自己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留在”青島。
實體經濟成“熱門”領域
項目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去年以來,全市上下持續抓好實體經濟和招商引資,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隨著天氣轉暖,不少項目已經開工,隨之帶來的人力需求也水漲船高。此次招聘會上,工程設計崗、技術崗、設備管理崗、研發崗等專業技術類崗位占一半以上。對于技術含量高的崗位,國企招聘要求更為精準。
結合新項目落地,中建八局四公司圍繞施工土建、工程造價、技術質量提供了崗位。一上午時間,招聘經理王殊潤與30多名求職者展開交流。“相比于線上招聘,線下招聘為我們和求職者提供了一個即時交流的平臺,交流更加直觀。”王殊潤說,“作為建筑行業,我們在考察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專業技能,從今天的面試情況看,來求職的多數是駐青高校的畢業生,反映出青島的人才培養結構比較合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人力負責人介紹,因崗位需要電子、通信及無線電物理方面的專業人才,對專業研究領域也要求與崗位有一定的匹配度,所以迫切需要在招聘會上找到合適的人才。這類博士研究生的薪酬最高可達40萬元。
“我們這次至少收到了100份以上的簡歷,效果超出預期,我們的待遇較往年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目的就是為了對人才梯隊進行有效儲備,用3-5年將他們培養成骨干。此外,我們也需要大量的一線操作工人。”青島澳柯瑪股份有限公司人事部門工作人員董國旗表示。
現場也有畢業生向記者表示,招聘活動中,文科專業求職相對仍較弱勢,匹配崗位數量和質量都低于理工類職業;同時,一些用人單位也發現,測繪、設計等專業程度較高的行業人才仍然“供不應求”。這就需要加強政策協同發力,不斷開發新就業崗位,進一步強化市場導向的培養模式,加強產學研用有效銜接,促進用人單位更加適應當前求職者的求職意愿,同時在高校開展就業培訓,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政策解讀和崗位提供雙軌發力
招聘會現場,市人社部門在醒目位置設置了政策咨詢區,專門組織人社服務專員為企業和大學生現場開展“一對一”政策解讀和答疑,咨詢區發放的高校畢業生留青就業創業“小紅書”很快被領取一空。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春霞說,“小紅書”是市人社部門針對年輕人審美設計的政策匯編,匯集了高校畢業生留青就業創業的各類扶持政策,每一項政策旁都配有二維碼,用手機掃碼即可查看政策全文。
據了解,本次專場招聘會結束后,中國海洋人才市場(山東)還將于每周三、周五持續開展常態化專場招聘會,助力用人單位招賢納才,促進高校畢業生早日實現高質量就業。招聘會的計劃和日程將會通過“青島人社”微信公眾號及時向社會發布。(記者 藺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