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就業》|| 2023年第1期目錄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高校畢業生就業新趨勢及應對策略
【作者簡介】呂冰,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專職委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近年來,新冠疫情遷延反復、多點散發,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沖擊,就業總量疊加壓力和長期存在的就業結構性矛盾,畢業生就業呈現出就業預期明顯降低、體制內就業偏好增強、靈活就業的趨勢加劇、慢就業比例有所上升、自主創業意愿不強等鮮明特點。黨的二十大對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出新部署新要求,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就業,迫切需要政府、高校因勢利導,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政策保障、拓寬就業渠道、創新工作方式,高質量推動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就業指導
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思考與實踐
【作者簡介】解平,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摘要】安徽省作為人力資源和高等教育大省,在加快推進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中,如何充分發揮各類高校畢業生人才智力資源優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十分重要。近年來,安徽省教育系統聚焦就業民生工程,以深化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構建聯通產業、專業、就業“三業”,接通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的政府主導、高校產出、市場配置、社會服務的“四位一體”大學生就業工作格局,為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資源。
【關鍵詞】區域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思考實踐
多元協同視角下
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對策研究
——以裝備制造行業為例
【作者簡介】章熙春,華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裝備制造行業就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科技創新。
【摘要】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學生是就業的重點群體,實現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成為我國新發展階段的重要戰略目標。文章首先對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內涵歸納提煉為“一個目標、兩個關鍵、八個著力點”,即以“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為目標,把握“好就業”和“就好業”兩個關鍵,抓住“穩就業、通渠道、緩矛盾、促信心、增收入、提素質、優條件、保權益”八個著力點。接著以裝備制造行業為例,從就業渠道、人崗供需、就業質量探討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面臨的三大現實挑戰。最后,基于政府、高校、企業、教師與學生多元協同培養機制提出構建新型就業生態系統,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企業人力資源戰略規劃以及完善大學生就業保障制度等對策建議,為助推實現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高質量充分就業;多元協同培養;裝備制造行業
以新工科建設推動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作者簡介】鞏金龍,天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材料化工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化學工程。
【摘要】人才是材料化工行業發展的根本支撐,直接關乎整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培養符合材料化工行業發展的卓越人才,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高校實現好“四個服務”辦學使命的重要體現。準確把握我國材料化工行業發展新趨勢、人才需求新情況、畢業生就業新形勢,依托新工科建設,形成材料化工行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新模式,是材料化工行業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新工科;材料化工行業;高質量充分就業
江蘇高校省內生源的
師范類本科生就業流動分析
【作者簡介】胡建平,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測量與統計,大學生就業創業;
沈寶華,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
【摘要】基于江蘇高校2021屆畢業生就業調查數據,以“市”作為流動的基本單位,分析江蘇高校省內生源的師范類本科生在本省就業流動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近八成省內生源的師范類本科生在省內發生跨區域就業流動行為。新一線和二線城市是吸納師范類本科生的主要陣地,留才引才優勢明顯,其中尤以南京和蘇州為代表。三線城市面臨留才引才難題,流入流出比值遠遠小于1,呈現明顯的人才流動“順差”。在分析就業流動影響因素時發現,人口統計學特征、家庭、學校和地區經濟均對就業流動產生顯著影響。為促進師范類本科生合理流動,可以從提升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加大師范生就業優惠政策、完善地方留才引才機制等角度制定相關措施。
【關鍵詞】江蘇高校;省內生源;師范類本科生;本省就業流動
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陳言良,北京化工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專職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創業;
張海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校學生處干部,研究方向: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
【摘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與人民身體健康產生影響,也對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工作機制造成沖擊。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與趨勢的總結,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策略,以期為緩解與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工作機制
堅持人民至上推動高校畢業生
就業工作的三重內涵
【作者簡介】周俊,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是促進就業的重要群體,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堅持人民至上是就業優先政策的價值基礎,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理論的重要特質,是構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理論的客觀需求和指導實踐的現實需要。堅持人民至上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理論中的具體內涵表現為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起點,堅持激發學生主觀活力的關鍵路徑和堅持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工作目標。
【關鍵詞】人民至上;高校;就業 內涵
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構建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創業指導融合機制的思考與研究
【作者簡介】吳冕君,中國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輔導員,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當代大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對于實現國家“人才興國”戰略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深遠意義。思政教育在“大思政”格局下不僅承擔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任務,而且承擔著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的職責使命。本文基于高質量就業這一背景,在概述思政教育、就業創業指導及兩者關系的基礎上,重點對創建以高質量就業為導向的就業創業指導與思政教育融合機制進行了研究,旨在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在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中發揮作用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思政教育;高質量就業;融合機制
以職業發展力培育體系
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例
【作者簡介】胡百精,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新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傳播學與公共傳播;
于坤,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招生就業處副處長(掛職),研究方向:人才發展與知識發展。
【摘要】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學生就業是新時代就業工作的主要戰線。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充分就業,不僅要關注其畢業期間與社會供需匹配所需的“就業力”,更重要的是在其職業生涯中持續實現與社會供需匹配的“職業發展力”。大學生職業發展力包括心理資本、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三個方面。提升大學生職業發展力,需要包括高校在內的社會各方共同構筑一個全方位系統性的培育體系。
【關鍵詞】職業發展力;就業力;大學生就業;三全育人
引導一流高校畢業生到重點行業、
關鍵領域就業的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衛善春,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就業服務與職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
馬安奕,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就業服務與職業發展中心輔導員,研究方向:就業指導。
【摘要】“雙一流”建設高校的使命是為國家培養、輸送一流人才,旨在鼓勵畢業生投身重點單位就業。基于各C9高校2019-2021年間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等相關材料,分析“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到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就業現狀與引導舉措,并從組織先行、制度保障、培養貫通、品牌續力、反饋評價、全員參與等六個維度整體建構高校就業引導機制:以完善的組織領導、制度體系為基礎,以開展各項就業引導活動、貫通培養過程為核心內容,通過形成持續的品牌特色、大數據反饋,聯動全員力量。
【關鍵詞】重點行業;關鍵領域;雙一流高校;就業質量報告;就業引導機制
完善大學生基層就業引導機制的對策研究——以中南大學選調生為樣本
【作者簡介】傅航,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徐贊,中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選調應屆優秀大學生到基層培養鍛煉,對提高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領導力和推動力至關重要,也是高校畢業生把握時代、創造價值、實現夢想的重要途徑。本文采取抽樣問卷調查及個別深度訪談的形式對中南大學240名定向選調生進行調研,分析選調生工作現狀,總結規律,提出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專業教育與就業指導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基層單位與高校部門協同育人機制,以期更有效地引導高校畢業生為基層提供服務。
【關鍵詞】大學生;基層就業;就業引導
高校畢業生赴基層項目就業影響因素與
保障體系的實證研究
【作者簡介】唐澍,陜西省教育廳高校學生工作部(處)部(處)長,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創業研究;
麻力,陜西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與理論研究;
陳靖,陜西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指導與生涯規劃工作。
【摘要】基于對陜西省2013名基層項目就業畢業生的問卷分析,實證調查個人、家庭、制度、就業服務等因素對基層就業畢業生的影響。結果表明,優惠政策、職業技能、父母觀念和制度安排對畢業生赴基層項目就業影響較大,進一步分析發現,基礎設施、家庭社會關系、政策宣傳、技能培訓、個人就業認知等因素也會對畢業生赴基層項目就業產生影響。因此,亟需完善基層項目就業保障體系,促進高校畢業生赴基層項目建功立業。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基層項目;影響因素;保障體系
大學生生涯思維:
內涵、測量與干預策略
【作者簡介】李莎莎,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創新創業學院講師,校聘副教授,研究方向:職業生涯規劃,生涯咨詢與測評;
甘諾,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
【摘要】大學生接受以傳授知識與技能為主的普適性生涯教育后,依舊會對職業生涯存在認知偏差,產生消極情緒及行為反應,難以做出合理滿意的職業生涯決策或克服職業生涯決策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生涯思維是個體對職業問題解決和職業生涯決策有關的假設、態度、行為、信念、情感、計劃及策略思考的結果。了解生涯思維的內涵、測量及干預策略,有利于幫助學生識別并轉變非功能性生涯思維,提高其職業生涯決策水平,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
【關鍵詞】生涯思維;職業生涯決策;生涯教育;生涯咨詢
項目參與型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的
建設研究
【作者簡介】婁雪,長春財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創新創業教育,創業管理;
宋姣,吉林省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助理研究員,培訓部部長,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創業。
【摘要】虛擬教研室作為一種新型基層教學機構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受到政府、高校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項目參與型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旨在探索跨學科、跨學校、跨地域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科研的組織創新,構建起擁有豐富優質的教學數字資源庫和教學備課、教學研究新范式的新型教師教學發展共同體。通過對當前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的發展歷程和內涵的分析,從項目參與的角度探討構建創新創業虛擬教研室的建設路徑,以期為高校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借鑒。
【關鍵詞】虛擬教研室;項目參與;創新創業
“雙創”背景下高校輔導員
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劉頌迪,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就業。作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體的一部分,高校輔導員肩負著創新創業教育的思想啟發者、信息傳遞者和活動服務者等多元角色。然而,由于高校輔導員受制于自身創新創業教育觀念偏差、教育經驗不足、教育方式不科學,其創新創業教育能力還有待提升。因此,通過各種切實有效措施提升高校輔導員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是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主動作為 精準施策
引導畢業生到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清華大學面向重要領域地域開展就業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廣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長期以來,清華大學始終堅持從黨和國家利益全局高度認識和推動就業工作,鼓勵畢業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臺、干大事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為進一步做好學生就業工作,促進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2022年清華大學黨委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就業引導工作的若干意見》,對學生就業引導工作進行整體規劃,明確將就業引導作為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環節,將畢業生就業選擇作為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檢驗,向國家重要領域和地域培養輸送更多優秀畢業生,引導畢業生到黨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創立于1987年,是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目前華為約有19.5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
華為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讓無處不在的聯接,成為人人平等的權利,成為智能世界的前提和基礎;為世界提供多樣性算力,讓云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所有的行業和組織,因強大的數字平臺而變得敏捷、高效、生機勃勃;通過AI重新定義體驗,讓消費者在家居、出行、辦公、影音娛樂、運動健康等全場景獲得極致的個性化智慧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