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以“父母心”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做好引路人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終于定了!”收到應聘成功的好消息,北京市西城區高校畢業生小王難掩激動,“多虧西城區公服中心的哥哥姐姐們讓我順利找到了工作。”今年,西城區為更好地助力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出臺了《西城區關于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若干措施》,精確對接崗位、精細摸排服務、精準施策幫扶、精心籌備見習,用“父母心”為高校畢業生照亮就業前行路。
悉心指導,做就業指導師
“孩子找工作是不是有什么困難,找個時間過來咱們一塊兒商量商量,盡快幫孩子解決問題。”西城區人力資源公共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公服中心”)主任正在和困難家庭畢業生小王的母親電話聯系,這已經是她聯系的第30位家長了。
原來,由于身材和性格原因,小王在面試中屢屢碰壁,受挫的低落情緒、想通過努力報答父母的想法錯綜交織,讓他猶豫糾結。在面談中,他逐漸敞開心扉,公服中心職業指導師為他量身定制了全方位培訓,從面試著裝到答題技巧,耐心引導小王建立信心,幫助他成功通過了社會工作者考試。“謝謝公服中心的工作人員,幫我重拾信心,找到心儀的崗位。以后我也可以像你們一樣,在基層崗位上服務群眾,繼續傳遞溫暖。”小王說。
這樣的暖心故事,是西城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一個縮影,西城區及時將就業崗位、就業政策送到有就業意愿的困難家庭畢業生手中,確保做到服務不漏一人,政策不漏一戶。
同心發力,做好就業幫扶
西城區委書記孫碩提出,“孩子的就業問題是父母最牽掛的事兒,作為為職工辦實事的內容之一,我們要把這些畢業生當做自己的孩子,用父母心做好就業工作。”西城區通過建立區、街、社區“三對一就業幫扶團”,實施“一人一策”精準幫扶。
“如果能在家門口找到一份工作就太好了。”近日,西城區人力社保局收到家住順義區的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小趙的求助,立刻和區發改委取得聯系,將尋崗范圍從西城區擴大至全市。最終,小趙在中國石油北京銷售公司第三分公司順利入職。
今年以來,西城區人力社保局會同各產業、行業主管部門同向發力,動員駐區企業為畢業生“量身定崗”。112家企業提供了800個高質量就業崗位,區委社會工委區民政局拿出392個社會工作者崗位,定向招聘西城區高校畢業生,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實現充分就業。
真心搭臺,做職場助力者
“我是通過就業見習來到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的。”一開始,小陳和許多初入社會的畢業生一樣,對前途有些迷茫。偶然一次,他通過“西城人社”的微信公眾號了解到“就業見習”。3個月的見習時間里,小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最終成功入職。
西城區為了鼓勵高校畢業生通過就業見習,從“實驗室”走進“試驗田”,將就業見習納入新一輪促進就業政策。目前,西城區已有27家就業見習單位,為畢業生提供就業見習崗位279個。
為解決疫情期間線下服務受阻的難題,西城區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數字化平臺,從“面對面”溝通到“屏對屏”交流。舉辦3場不同主題的“直播帶崗”活動,30家優秀企業參與,提供400余個就業機會,在北京時間、抖音、快手等多個平臺同步直播,共40余萬人觀看,1萬余人次參與互動。
此外,還邀請西城區雙創導師團走進直播間,舉辦7場“西城區畢業生職業指導直播”活動,開展“職業+面試+創業”指導,分析就業形勢、解讀就業政策、講解求職技巧,便于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中找到更加明確的方向。
耐心疏導,做好就業引路人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中,既有成功的開心和喜悅,也有不被理解的無助和挫敗。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小郭,就業意愿不明確,多次拒絕崗位推薦,甚至將服務電話拉黑。但工作人員始終秉承不放棄的工作初心,在3個月的時間里,用30多次的就業幫扶打動了小郭,她說:“我一定會珍惜每一次面試機會,盡快找到工作,讓媽媽早日放心,更不辜負你們對我付出的辛苦。”目前,小郭通過職業指導,轉變求職態度,順利通過公服中心為其推薦的崗位面試,成為一名職場新人。
2022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接近尾聲,西城區將繼續以“父母心”當好就業引路人,推薦崗位不停歇、職業指導不斷線,助力青年學子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據勞動午報消息勞動午報記者陳曦 通訊員王紫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