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春年華在基層閃光——廣西深入實施“三支一扶”計劃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如今,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石灣鎮,“老潘的飯堂”很有名氣。
干凈整潔的飯堂里面,鍋碗瓢盆一應俱全。這個飯堂是鎮里專門為“三支一扶”大學生建立的。
“這些大學生深入到基層服務很不容易,很多學生都是外地來的,我們希望能為他們解決點實際難題,讓學生們能安心工作。”石灣鎮社保所所長潘文遠說。
這一實踐是廣西很多地方的縮影。近年來,廣西高度重視“三支一扶”工作,積極改善基層工作環境。
2016年以來,廣西組織實施了3輪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3年來,共有2348名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服務農村、服務群眾,成為培養專業技術骨干后備力量的重要途徑。
據統計,2018年,廣西2016屆“三支一扶”人員服務期滿576人,服務期滿即實現就業569人,平均就業率達到98.8%。
搭建平臺——
營造到基層服務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廣西進一步加大向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傾斜力度,強化對深度貧困縣的人才支持。
2018年,廣西新招募的847名“三支一扶”人員中,有737人是屬于扶貧類崗位,占全部崗位的87%,為歷年之最。
為了積極營造到基層服務的良好氛圍,自治區“三支一扶”辦公室主動與廣西的高等院校聯系,組織宣講團深入各高校開展宣講活動,既有自治區“三支一扶”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的政策宣講,又邀請“三支一扶”優秀畢業生代表講述成長經歷,分享工作經驗。
近兩年,自治區“三支一扶”辦公室先后組織宣講團到廣西大學等十幾所高校開展宣講活動;同時,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平臺及互聯網新媒體開拓交流渠道,開展廣泛宣傳,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在廣大高校畢業生中產生了強烈共鳴。
據統計,廣西報名參加“三支一扶”計劃的人數逐年上升,2016-2018年報名人數分別為4471人、8151人、10523人。
精準施策——
建立培養使用的長效機制
2015年,趙國榮回到家鄉平樂縣從事“三支一扶”扶貧工作。3年來,他逐漸完成了從一名大學生到基層扶貧干部角色的轉變,并在領導的支持幫助下,進入了該鎮的事業單位,成為一名正式的扶貧工作隊員。
“服務基層的經歷雖然艱苦,但真正考驗了我、鍛煉了我。我很慶幸當初的選擇,能夠在家鄉運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幫助那些貧困群眾。”趙國榮道出了很多“三支一扶”人員的心里話。
為了精準施策,廣西組織人社、教育等部門,組成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工作領導小組。各市縣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逐步形成了政府部門、高校和用人單位層層負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推進“三支一扶”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2018年4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通知》,從理順基層進出渠道、強化基層待遇保障、珍惜基層服務項目人員三個方面,建立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長效機制。
據介紹,廣西還提供基層項目服務人員進入事業單位的渠道,進一步免除了基層項目服務人員的后顧之憂。
貼心服務——
當好“三支一扶”人員的“娘家人”
作為2016屆“三支一扶”人員,賈玉到柳州市融水縣拱洞鄉人民政府工作后,先后擔任過民政助理、地名普查員、農業普查指導員、駐村工作隊員、黨政辦秘書等職務。
“兩年的時間讓我對這片熱土產生了深厚的情誼,因此我報考了本單位的事業編制,并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拱洞鄉就業服務中心,繼續留任本單位工作。”賈玉說。
為了讓中央、自治區各項補貼政策落實到人,2015年,廣西人社廳、財政廳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我區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相關補助的通知》,對廣西“三支一扶”人員相關補貼進行了調整。從2015年9月起,廣西“三支一扶”人員生活補貼標準由21600元/年/人,調整為30000元/年/人;從2016年7月起,對在艱苦邊遠地區服務滿6個月以上的“三支一扶”人員,給予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崗位等級參照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標準。
幾年來,自治區“三支一扶”辦公室不僅在日常管理上下功夫,而且在做好服務保障上花氣力。各級“三支一扶”辦公室主動向社會公布聯系方式,建立QQ群,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各級“三支一扶”辦公室每年春節還組成多個慰問組,下基層、進農村,走訪和慰問“三支一扶”人員,切實當好他們的“娘家人”。(記者 王寶杰 通訊員 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