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理工學院:做實“雙創”教育 助力學生就好業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前,記者在遼寧省錦州市錦恒汽車安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見到遼寧理工學院應屆畢業生趙孟,他正在以產品設計工程師的身份設計側氣簾模塊。
“前不久,我負責的福田汽車的側氣簾項目順利轉批產。還在百度汽車側氣簾的改善中總結出一份不良經驗集,被公司歸檔為歷史問題規避項。”趙孟在校期間參加過很多學科競賽,獲得過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他深情感恩母校,“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對我影響太大了”。
“作為民辦本科高校,面對社會需求,如何快速高效地培養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在遼寧理工學院校長邵良杉看來,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提升大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
搭建雙創實踐平臺 夯實雙創教育基礎
2022年,遼寧理工學院榮獲了“遼寧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等獎”,榮譽的背后是學校在學生就業上下的功夫。
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落實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這是學校探索的發展之路。學校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創新培養為導向、崗位能力為核心”的12345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著力培養學生具有過硬的專業本領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實踐基地建設作為高校開展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有效依托和平臺,受到學校的格外重視。2021年以來,投入200多萬元打造了1600多平方米的實踐基地,并根據工科、文科不同專業分布特點,建成28個創新工作室,基本滿足全校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
在學校創新創業基地走廊兩側的榮譽墻上,記者看到一個醒目的牌匾,是2023年遼寧省教育廳頒授的“第二批本科高校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僅2023年我們就遴選了34個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獲批57個大創訓練計劃項目。”據學校創新創業學院院長馬偉民介紹,學校專門配備了130名創新創業導師,參與指導項目訓練、案例分析、實驗實訓等實踐化教學,培養學生具備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的專業能力和可轉移能力。學校還提供充足的訓練經費,激勵學生開展各種創新作品、創新實驗及實練、賽訓等活動。
探索“競賽”育人模式 激發學生參賽熱情
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遼寧理工學院代表隊作品《智能植樹車&草方格車》獲得國家級一等獎,作品《自動化植樹車》獲得國家級三等獎。獲獎學生齊金良表示,參加這類比賽,不僅能提升專業能力,更能鍛煉語言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些能力讓他在求職面試中給用人單位留下了良好印象。
近年來,在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前提下,遼寧理工學院以“互聯網+”和“挑戰杯”大賽為主的各級各類創新和創業競賽為育人支點,開啟了“競賽”育人模式的探索。
外國語學院創新團隊教師積極開展各類創新思維活動,指導學生申報各類競賽項目,把獲獎案例有機融入課堂教學,有效強化了學生跨學科的融合能力。近三年,外國語學院教師累計指導800余名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賽事,獲省級以上獎勵50余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力。
據介紹,目前,學校各學院積極組織競賽,形成了“一院一大賽,一專業一項目”的紅火局面。學生參賽意識明顯增強,參賽成績也逐年提高。2023年,獲獎學生達3997人次,獎項包括國家省(部)級創新創業競賽獎勵1649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5項,二等獎29項,三等獎76項;省級特等獎9項,一等獎170項,二等獎347項。
建立“雙創”長效機制 提升學生“雙創”能力
為有效提升學生“雙創”能力,遼寧理工學院積極推動學生專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實現對接。加強校地、校所、校企、校社及行業協會協同合作。建立校外雙創實習基地30個,聘請兼職校外導師30名,每年邀請企業和行業專家來校舉辦專題講座。
“在創新創業實踐訓練中,我們要使學生達到思維開闊、知識牢固、領域廣闊、興趣增強的育人效果。”據馬偉民介紹,“學校根據學科專業特點,把以成果為導向的OBE理念深入融合到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環節,嚴格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立項、階段檢查、結題驗收等過程管理,把創新創業成果作為項目結題的重要依據,從而調動了指導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為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可持續發展,學校建立了雙創考核機制。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實施管理辦法》《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管理辦法》等9項規章制度,以確保過程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
對于學生參加專業、學院、省級、國家級學科競賽以及校級、省級、國家級創業計劃訓練項目,學校給予財力支持,每年投入創新創業教育專項經費150萬元以上,鼓勵教師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實踐活動。
在比賽中,學生提能力、強素質、創未來。近三年,用人單位對遼寧理工學院畢業生總體滿意度達95%以上,畢業生就業崗位與所學專業相關度達到75%以上,畢業生年終畢業去向落實率在93%以上,位居省內同類院校前列。(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玉 通訊員 羅娟)
作者:劉玉 羅娟